「哇!竟然有這麼多蝴蝶!」、「好多、好漂亮!」

    春夏之際蒞臨紙教堂的朋友,除了欣賞園區美景,還多了一份驚喜,尤其豔陽高照的晴日,高士佛澤蘭上穿梭著紫斑蝶,火筒樹上盤旋著各式鳳蝶、粉蝶、蛺蝶,是大人小孩圍觀的焦點,也是相機、手機爭相獵豔的對象。

    2010年底,「再現埔里蝴蝶王國」的願景,在紙教堂新故鄉見學園區發想成形,並成為大埔里地區的公民運動。身為主要推動者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新故鄉」),以其社會企業紙教堂為基地,進行蝴蝶棲地的復育,並導入社區見學遊程,讓這裡成為結合棲地營造、環境教育、生態旅遊的實踐之地。

生態解說員李榮芳,為紙教堂的遊客介紹各色飛舞的蝴蝶。
生態解說員李榮芳,為紙教堂的遊客介紹各色飛舞的蝴蝶。

蝴蝶棲地營造的示範點

   「桃米是一個把青蛙叫做老闆的地方,但現在除了青蛙之外,我們的蝴蝶也是社區迷人的特色!」生態解說員李榮芳,正為紙教堂的遊客介紹各色飛舞的蝴蝶;很多人原本慕紙教堂之名而來,卻在入口就被成群的斑蝶大軍吸引,園區內各色亮眼的鳳蝶一一出現,這種不期而遇的驚喜,更加觸動人心。

    2011年起,「新故鄉」邀請生態專家進行一整年度的大埔里地區蝴蝶資源調查,接著培訓蝴蝶生態解說員,逐步啟動賞蝶生態旅遊。但除了原本就具知名度的觀音瀑布、彩蝶瀑布、南山溪等鎮郊的賞蝶步道外,還有哪裡是一般人容易親近、抵達,可以發揮環境教育功能的場所?紙教堂無疑是個適任適所之處。

    「其實棲地營造並不難,毛蟲需要的食草、蝴蝶喜歡的蜜源植物種下去,牠們自然而然就會來。」生態專家彭國棟點出。

    原本是一片荒蕪之地的紙教堂園區,10多年來選擇以中低海拔的原生樹種為主,陸續利用各種建築物之間的空地、裝置藝術周邊、生態池岸、竹亭周圍、步道沿路、圍牆及圍籬上、農園周邊,栽植維護了80多種3千多株蝴蝶的食草及蜜源植物,吸引附近蝴蝶進來吸蜜、攝食及繁殖,讓紙教堂園區一直是賞蝶及學習辨認蝴蝶,進行生態教育的優良空間。

來紙教堂見學體驗的團體,大家一起為蝴蝶造窩。
前來見學體驗的團體,在活動中導入棲地營造,運用眾人的力量為蝴蝶造窩,也讓保育概念傳達出去。
父母帶著小朋友為蝴蝶造窩,是帶著土地與花草芬芳的生命教育。
父母帶著小朋友為蝴蝶造窩,是帶著土地與花草芬芳的生命教育。
誰能想像看似外星生物的幼蟲,會幻化成美麗的蝴蝶。
棲地營造並不難,毛蟲所需要的食草、蝴蝶喜歡的蜜源種下去,牠們自然而然就會來。

    整個規劃就依紙教堂的動線做分區,在出入頻繁的路徑種植蜜源,讓人們近距離地感受蝴蝶之美;較少人走動的邊坡角落則種上食草,讓毛毛蟲安心成長。步道沿路的射干、高士佛澤蘭、火筒樹、龍船花、冇骨肖、臭娘子、繁星花……不止嬌美動人,也是蝶類喜愛的蜜源;紙教堂後方的三棵大樟樹是青斑鳳蝶孕育寶寶的好所在;紙教堂前方一旁的阿娜娜(巴西番荔枝),芳香濃郁的果實是埔里人熱愛的夏季水果,它的綠葉則是綠斑鳳蝶鍾情的食草;生態池畔則種了紅擬豹斑蝶幼蟲最愛的水柳、水社柳;池畔一叢叢的大安水蓑衣,則是孔雀蛺蝶、迷你小灰蝶幼蟲仰賴的資糧;芳香撲鼻的野薑花,凋謝的花朵內可孕育著白波紋小灰蝶的幼蟲呢!還有供養台灣綠蛺蝶、朝倉小灰蝶、紫小灰蝶等11種蝶類都無法擋的青剛櫟……隨著植物的生長,吸蝶的功力也日增,讓人充滿了期待。

火筒樹上盤旋著青帶鳳蝶、綠斑鳳蝶。
火筒樹上盤旋著青帶鳳蝶、綠斑鳳蝶。
淡小紋青斑蝶正在採蜜。
利用農園角落所種植的華他卡藤,每年吸引不少淡小紋青斑蝶前來產卵。

花開蝶來

    除由紙教堂同仁親力種植,許多預約前來見學體驗的團體,也在活動中導入棲地營造,運用眾人的力量接續為蝴蝶造窩。

    「大家看前面這棵植物,它叫食茱萸,又叫刺蔥,是埔里有名的特色食材,不只人愛吃,也是10幾種蝴蝶幼蟲的食草。」帶著見學團員在自然農園解說的新故鄉基金會執行長顏新珠指著刺蔥說。她一路從再現埔里蝴蝶王國的理念,到棲地營造的意義,為接下來的種植行動做鋪陳。

   「哇,葉背真的有毛毛蟲耶!」、「台灣鳳蝶小時候原來長這樣啊!」大家興奮地翻開葉背尋找,有的人還是第一次碰觸毛毛蟲,顛覆過往可怕的印象。跟這些昆蟲打完交道之後,每個人拿起鋤頭似乎都更賣力,因為知道為誰辛苦為誰忙。

    種植告一段落,團員會紛紛在祈願卡上寫下祝福話語──「希望你快快長大!」、「我會回來看你。」……剎時每一棵苗木都有了生命。

    這種與環境產生共鳴的例子,在園區隨著棲地營造的活動而愈來愈多,當然蝶種也日益增加。

紙教堂大量種植中低海拔的原生蜜源食草,圖為桑寄生上的紅肩粉蝶從蛹到羽化的歷程。
剛羽化的紅肩粉蝶。
玉帶鳳蝶在射干上採蜜。
玉帶鳳蝶在射干上採蜜。
棲地營造並不難,毛蟲所需要的食草、蝴蝶喜歡的蜜源種下去,牠們自然而然就會來。
高士佛澤蘭上專注吸蜜的紫斑蝶。

    2020年在6至11月,蝴蝶棲地成效評估每月調查1,小時(上午1000~1030、下1300~1330)蝴蝶成果察,可以看到22~38種,154~765隻的蝴蝶;訪客在紙教堂園區或自然農業區,都可以一邊漫步悠遊,一邊欣賞蝴蝶花叢吸蜜、天空翱翔的美姿。

黃裳鳳蝶數量稀少,是政府公告的保育物種。
黃裳鳳蝶數量稀少,是政府公告的保育物種。圖為園區剛羽化的黃裳鳳蝶。

    透過生態導覽,人與蝶有了多一層的認識。「從沒想到,生活周遭的小昆蟲是這麼可愛!」許多遊客回饋說。

    其實蝴蝶及毛蟲離我們一直不遠,牠們只是需要重新被「看見」,而這也是紙教堂努力的重點。就像彭國棟老師說的,棲地的營造,是將原本人類因開發而侵佔大自然的土地,所擠壓到的物種的生存空間,重新還給牠們,人類並且在過程中學習共生共榮的課題,以及一份謙遜。

    至今,蝴蝶棲地營造已在大埔里地區獲得迴響,而具指標性的紙教堂園區,仍將朝著深化的方向前行,期望保育概念在每個角落植根,讓美麗在空中自由飛翔。

紙教堂園區種植大片冇骨肖,吸引蝴蝶前來採蜜。
紙教堂是「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行動的發想地,這個願景隨後並成為大埔里地區的公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