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Rhacophorus taipeianus Liang & Wang

其他俗名Taipei tree frog

臺北樹蛙。

成蛙形態:中小型樹蛙,雄蛙3.5~4.5公分,雌蛙4.5~5.5公分。背部綠色,但隨環境常變成深褐色或淺綠色;外側白色皮瓣明顯。有些個體有白色、黃色或藍色小斑點。腹側黃色,有些細小的褐色斑點。鼓膜不明顯,顳褶明顯。眼睛虹膜及腹面為黃色,指及趾端吸盤大而明顯。腹部白色帶黃色,雄蛙有單一咽下外鳴囊。

成蛙生態:平常在樹上或樹林底層,10~3月繁殖期,雄蛙會遷移到附近靜水域並鳴叫。單獨一隻鳴叫時,叫聲是低而單調的「葛」;多隻形成合唱時,叫聲變為多音節的「葛~葛~葛」。雌蛙接近後,雄蛙會連續發出10個音節的求偶叫聲;但當兩隻雄蛙遭遇時,則改發出「嘎」接觸叫聲,並以前肢打架。

卵及蝌蚪:一次產卵約300~400粒。蝌蚪灰褐色,橢圓形,尾細長,散布許多淺色細斑點。

分布:臺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南投縣濁水溪以北1,500公尺以下的果園、樹林或農耕地等靜水域,以臺北盆地周圍分布最多。

保育等級及紅皮書受脅類別: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Ⅲ);易危(VU)。

臺北樹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