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願景形塑期 策略 1、現況分析與共識的凝聚。2、生態城鎮觀念的引入與啟迪。 行動 ‧召開埔里願景會議。‧辦理生態城鎮系列講座。 為了讓計畫順利推動,產、官、學、社代表共同組成了「再現埔里蝴蝶王國協調推動小組」。 透過生態城鎮系列講座的辦理,擴大居民參與。 2011~2012年人與環境的整備期 策略 外部資源的引介與取得。推動產、官、學、社的合作。蝴蝶資源的調查與生態知識的引入。蝴蝶棲地的營造與賞蝶步道的評估分析。蝴蝶資訊庫的建立。擴大社區參與、爭取認同。 行動 ‧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蝴蝶資源調查經費的挹注。‧參加文建會社區營造亮點計畫──推動為期3年「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籌組蝴蝶調查小組,進行大埔里賞蝶步道蝴蝶資源調查與監測,第1年度發現蝴蝶種數205種。‧進行5條賞蝶步道基礎解說系統的撰寫與影響評估。‧評估適合埔里地區種植之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推動棲地營造,甄選19個蝴蝶棲地自力營造示範點,種下近萬棵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蝴蝶生態初級、進階解說員培訓及職前訓練。 ‧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蝴蝶資源調查經費的挹注。‧參加文建會社區營造亮點計畫──推動為期3年「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籌組蝴蝶調查小組,進行大埔里賞蝶步道蝴蝶資源調查與監測,第1年度發現蝴蝶種數205種。 解說員分組記錄各步道沿線所能看到的成蝶種類與數量。 ‧進行5條賞蝶步道基礎解說系統的撰寫與影響評估。‧評估適合埔里地區種植之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推動棲地營造,甄選19個蝴蝶棲地自力營造示範點,種下近萬棵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蝴蝶生態初級、進階解說員培訓及職前訓練。 第二屆「我的蝴蝶夢」甄選提案,參與者輪番發表幫蝴蝶造窩的構想。 ‧出版蝴蝶風社區報。 ‧進行大埔里地區蝴蝶產業發展史田野調查與影像紀錄。 ‧成立、召開「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跨域合作平台」。 ‧針對埔里鎮機關、學校、縣府行政單位召開再現蝴蝶王國推動說明會、諮詢會、協調會。 透過蝴蝶風社區報的發行,深入並廣泛地介紹「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計畫」的各項議題,並引進國際先進案例,拉高視野。 ‧舉辦40場的賞蝶活動與見學網絡的效益評估。‧舉辦生態城鎮系列講座,辦理第1屆蝴蝶辨識大賽。‧出版「埔里賞蝶手冊」——埔里地區常見及代表性188種蝴蝶」及電子書。‧「蝴蝶風」網站的建置。 蝴蝶辨識大賽分為一般組及專業組,上午進行賞蝶下午進行物種辨識比賽,以蝶會友。 ‧推動「3隻毛毛蟲闖天下」兒童音樂劇的演出。‧南投縣花卉嘉年華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會員以蝴蝶作為花卉展主題。‧籌組「埔里生態城鎮」規劃小組與運作。‧有效連結林務局、環保署、日管處相關資源,共推再現埔里蝴蝶王國相關之工作。 「3隻毛毛蟲闖天下」兒童音樂劇於紙教堂演出,引起廣大迴響,更促成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的成立。 2013~2014年生態城鎮見學運轉 策略 蝴蝶資源調查與生態知識的持續引入。蝴蝶棲地的營造。跨領域的多元合作與串聯。大埔里地區社區見學網絡的建構與推動。生活文化創意產業的開創。蝴蝶區域軸線見學的建構與評估分析。生態城鎮理念的持續引入與實踐。 行動 ‧持續賞蝶步道蝴蝶資源的調查及監測。 ‧蝴蝶生態解說員進階班培訓課之辦理。 ‧社區型賞蝶路線的評估、拓展。 ‧「我的蝴蝶夢」參與式棲地營造點達33處。 ‧賞蝶活動推廣及大埔里地區蝴蝶環教列車之辦理。 「我的蝴蝶夢」蝴蝶棲地點從家戶、學校到產業點,一起幫蝴蝶造窩,種下一批批食草和蜜源植物。 ‧「蝴蝶風起」生態城鎮系列講座之辦理。‧大埔里蝴蝶產業史田野調查及蝴蝶貼畫解析。‧舉辦蝴蝶辨識全國大賽。‧《再現埔里蝴蝶王國》紀錄片的發行。‧《我的蝴蝶夢》、《蝶迷‧迷蝶》專書之出版。‧「埔里蝴蝶風」、「Butterfly,詩想起」藝術蝴蝶展之辦理。 對昔日的蝴蝶貼畫進行解析。 藝術工作者陳宗勳、廖健棠,設計並翻製九件蝴蝶與毛毛蟲的作品,再邀藝術工作者進行彩繪。 紙教堂進行「埔里蝴蝶風」藝術蝴蝶展〈ButterflyParade〉,宣示後重建時代,埔里如蝶般,破蛹新生的歷程。 ‧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成立,推動「音樂共和國」偏鄉演出;參與日本「槌音Project」& 311重建區義演。‧有效結合環保署及水保局相關資源,共推再現蝴蝶王國及區域見學之落實。‧「跟著蝴蝶去旅行」區域軸線的規劃與生態旅遊之運作及效益評估。‧產、官、學、社跨域合作共推生態城鎮,結合18個外部跨域合作之專業團體、議題社群、學校等之協力推動,促進區域合作,蓄積轉型城鎮之能量。 2013年,「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在埔里民間社會力的集結下誕生了。 2015-2017年蝴蝶生活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 策略 蝴蝶資源調查與生態知識的持續引入。透過社群網絡多樣連結推動生態城鎮的實踐。以文化為載體深化蝴蝶生態創意產業。 行動 ‧埔里地區生態調查及解說員進階培訓。‧《跟蝴蝶交朋友》全國蝴蝶辨識大賽、賞蝶活動之辦理。‧蝴蝶棲地營造。‧開辦聲景生態學及環境聲音紀錄工作坊。 結合生態體驗活動,導入幫蝴蝶造窩,營造蝴蝶更適意的還境。 ‧桃米聲景地圖全球連結雲端資料庫的建立。‧舉辦生態導覽員社區劇場工作坊。‧「回到里山」之2015埔里行動之舉辦。‧媒合四家民宿與八位藝術工作者推動桃米民宿藝廊。 聲景工作坊. ‧集結埔里的民間組織、社團共同舉辦「打造清氣ㄟ埔里-生態城鎮環境教育園遊會」。‧埔里PM2.5街頭偶巷劇工作坊、視覺展、藝術踩街之辦理。‧「蝴蝶‧福碟」文創產品推出。‧出版《跟蝴蝶去旅行》專書及DVD。‧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網絡之倡議及推動。‧於眉溪部落舉辦「賽德克璞拉蕾」戲劇工作坊及成果發表。 「新故鄉」、大開劇團暨美國飛驢劇團共同開辦 PM2.5 劇場工坊,透過創意展演,激發埔里鎮民呼吸共同體的集體意識及對環境的關注。 《跟蝴蝶去旅行》專書出版記者會。 ‧「聽,溪流在唱歌」原創生態音樂之創作與發表。‧「走,埔里里山路」珠仔山社區環境劇場工作坊之辦理。‧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暨大附中共同發起「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2017年於紙教堂舉辦「蝴蝶組曲」音樂會。 「聽,溪流在唱歌」將溪流環境的聲景元素,創新譜曲,並透過聲音互動科技,結合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展現地域精神的大型溪流交響詩。 2016年,新故鄉基金會結合埔里 Butterfly 交響樂團、暨大、暨大附中一起發起「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串連17所學校,要帶動地方文化平權與特色。 2018~2021年埔里蝴蝶森林公園之推動 策略 蝴蝶資源調查與生態知識的持續引入。透過社群網絡多樣連結推動生態城鎮的實踐。以文化為載體深化蝴蝶生態創意產業。大埔里蝴蝶森林公園的規劃與推動。促進社區與區域的共同發展。社區見學帶動埔里地方創生。 行動 ‧「埔里蝴蝶森林公園與蝴蝶生活文創地方創生計畫」獲林務局補助。‧舉辦「埔里蝴蝶森林公園生態調查及初級解說員培訓課程」,18位通過認證。‧持續辦理相關生態進階課程和賞蝶活動。‧每月進行大埔里地區13條賞蝶步道蝴蝶資源調查與監測。 2018年埔里蝴蝶森林公園計畫正式啟動。 ‧透過科技攝影進行觀音瀑布、桃米坑溪/紙教堂見學園區賞蝶步道之720VR、360VR紀錄。‧蝴蝶棲地營造和蝴蝶環境教育的推廣。‧食草與蜜源植物植栽成效調查與評估。‧蝴蝶風社區報、蝴蝶生態繪本之發行。‧進行大埔里蝴蝶森林公園建構之各項評估。‧進行大埔里賞蝶步道蝴蝶資料庫、共棲物種、地質與地景等調查及資料建置,2018~2019年完成220種蝴蝶資料庫及78種蜻蛉資料庫,2020年完成大埔里蛙類物種資料庫26種。 透過食草與蜜源植物栽植成效調查,見證棲地營造的成效。 已完成大埔里地區220種蝴蝶資料庫的建置,圖為淡小紋青斑蝶。 ‧重要賞蝶及棲地點解說牌之製作與設置。‧埔里蝴蝶森林公園影片之製作。‧推動「跟著蛙哥蝶妹賞蝶趣」見學旅程。‧「蝴蝶餐」創意餐點競賽。‧「與蝶共餐,幸福好滋味」蝴蝶餐創意料理的研發與傳習。‧舉辦「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生活工藝展及埔里生活漆工藝創生研習營。‧「竹蝶物語」飾品系列綠工藝。‧「跨越.共和」921地震20週年紀念音樂會,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於紙教堂首演作曲家錢南章第6號交響曲《蝴蝶》、陳廷銓《桃米四季》協奏曲。‧召開跨域合作平台小組會議。 「蝴蝶餐」強調生態與餐桌做友善結合,將社區生態文化背景融入餐飲文化中,圖為紙教堂蝴蝶餐九宮格。 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在921地震20週年於紙教堂首演作曲家錢南章第6號交響曲《蝴蝶》。 2022年~大埔里地區生態保育綠色網絡推廣 策略 大埔里地區稀有物種保育。大埔里地區國土綠網生態人才之培訓。生物多樣性棲地的營造大埔里地區「社會-生態-生產地景」的保全與活用 行動 ‧開辦國土綠網理念、物種保育、纖紅蜻蜓調查實務等相關課程。‧進行15處蝴蝶棲地點及可食地景的營造。‧606人參與外來物種福壽螺、粉綠狐尾藻、小花蔓澤蘭等外來物種的剷除。‧進行稀有物種纖紅蜻蜓族群分布與棲地調查,建立與掌握21處重要棲地的第一手棲地環境、出現時間、族群數量、繁殖生態觀察等資料。 台灣特有種的纖紅蜻蜓,分布於南投縣魚池鄉及埔里鎮隱蔽的池塘及草澤,分布非常狹窄。 在生態專家彭國棟、邱美蘭的輔導下,解說員分組於21處重要棲地進行密集且詳細的族群分布與棲地調查。 Read more articles Previous Post再現埔里蝴蝶王國緣起 You Might Also Like 再現埔里蝴蝶王國緣起 15 4 月, 2023